瞭解身體適當登山

一個完備的登山者,於他所從事的登山活動應該有相對應的三種基本能力:
(一)避免迷路及跌落的能力;(二)體適能;(三)高度適應的能力(如果攀登海拔山高於2500公尺的山岳);其中第一項為複合式的能力,包括知識、技術與經驗,無法在本文深入討論。但是「避免迷路及跌落的能力」也和體適能有關;一個精疲力竭,驚慌失措的登山者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,容易迷路或在迷路後失足。同樣的,疲倦、肌力、柔軟度或敏捷性不足也會使人容易跌落。「知己知彼、百戰不殆」。瞭解自己的身體從而選擇適當的登山活動,是登山安全的基石。

何種體適能是登山所必須?

登山是一種「最大下運動」(submaximal exercise),亦別於其他球類、競賽型游泳與跑步等最大運動,登山時我們的速度與肌力與通常都只用到個人最大能力的一半以下。所以登山是一種很友善的運動,不同體能、高矮胖瘦、不同年齡甚至原有慢性疾病的人都可以參與,但這還是有一定限度的。嚴重的殘障(肢障或失明等),必須在嚴格的保護(如專人陪伴)下才能攀登玉山等設施良好的特定山岳;而在一般人,心肺耐力(通常會用最大耗氧量VO2max及無氧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 AT當作指標)應該是相對重要的體適能要求,因為登山少則半天,多則數天,能維持長時間從事最大下強度運動是很重要的。老化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會減損我們的心肺耐力,反過來耗氧運動也可能會促發已然存在的心血管疾病(可能在活動中猝死)。
 

如何瞭解自己的身體從而選擇適當的登山活動?

心肺耐力的精確測量很麻煩,對非競賽選手而言,這樣的測量也沒有必要。
我們可以利用表一,從最低強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認識自己的身體,從累積逐漸增加強度的登山活動中訓練自己的心肺耐力即可。四十歲以上、原有慢性疾病,或是覺得自己體力非常差的人,可以配合健康檢查(如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檢)及家庭醫師評估諮詢。

而國內各登山活動的強度過去沒有一致的標準,使入門者很難有客觀依據,建議可依台灣小百岳(單日行程,大多是路線清楚的名山)的五級標準,第一次登山的人可選擇一至二級的路線,逐漸增加強度。如果五級小百岳也能游刃有餘地完成,便可嘗試隔夜的行程及高山。

表一:登山活動的難度和適合的族群

難度*1 登山型態舉例 適合的族群及注意事項*2
A 小百岳一二級*3 健檢正常,無明顯不適:OK
有三高等危險因子但控制良好:OK
已有心肺功能障礙*4:醫師評估
B 小百岳三到五級;
一日可來回之中級山及高山
健檢正常,無明顯不適:OK
有三高、心肺疾病等危險因子但控制良好:醫師評估
已有心肺功能障礙:醫師評估
C 需過夜才成完成之中級山及高山 健檢正常,無明顯不適:OK
有三高、心肺疾病等危險因子但控制良好:醫師評估
已有心肺功能障礙:不宜

*1:山岳之難度評估包括高度、地形植被,氣候和路線等複雜考量,此處分類只考慮體適能之要求。
*2:即便是身體狀況容許難度較高之活動,初始參加登山活動時仍應循序漸進,參加登山隊伍結伴同行,並由難度最低的路線爬起。
*3:小百岳之難度分級,請參考台灣小百岳專書或各期「玩登台灣小百岳護照」。
*4:心肺功能障礙:指醫師診斷的中重度心臟衰竭或肺功能異常。

 

台灣山岳雜誌
山岳的難度,牽涉到高度、地形地貌、天氣等複雜因素,只有做好功課,並配合登山者的能力循序漸進,才能確保安全
台灣山岳雜誌
小百岳的路線清楚而且有較客觀的難度評級,適合作為登山者自我評量的參考

作者:賴育民

分享:

分享在 facebook
Facebook

發佈留言

立即獲得最新資訊

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

沒有垃圾資訊,最新文章、活動將會第一時間送到您的電子信箱

文章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