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為何而走 漫談長距離步道

Text & Photo / 楊世泰、戴翊庭

台灣山岳雜誌-人類演化

人類為何而走?

論及行走的歷史,在靈長類長達6500萬年漫長的演化中,最早或可追溯至320萬年前,科學家根據一具被暱稱為「露西」的南方古猿骨架,推測她也許是最早開始以雙足步行(bipedalism)的人類遠祖,爾後再經過百萬年的演化,從直立人、智人,一直到現代人類,雙腳伸直站立、步行,將人類歷史以極其飛快的速度躍入全新的領域。

用雙腳站立並行走,意謂能夠騰出雙手使用工具、製造工具,並可用更節能的姿態去追蹤獵物、遷徙至宜居環境,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。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理演化徹底改變了一切,直立行走是現今所有文明的開端,讓人類移動、探索、創造,因而擁有了智力、文化和科技,是從野性跨越到人性的分水嶺。

大腦研究專家謝恩‧歐馬洛在《走路的科學》這本書從科學角度去探討走路對人類的影響,以及此一機制運作的原理。他以蜉蝣海洋生物「海鞘」為例,這種小型獨眼脊索動物在幼蟲狀態有簡單的大腦,但成蟲後會固定在食物來源充足的岩石上,接著牠會「吃」掉自己的腦袋,因為牠再也用不到了。相反地,某種水母生物在未發展成熟時得攀附在物體上,但等牠獲得自由漂浮的能力,便開始發展一套複雜的神經網絡,讓牠可以移動、覓食。他寫道:「大腦是因為運動而演化的,如果你即將待在一個地方固定不動,周圍都是你的食物,那你為什麼還需要一個代價高昂的大腦呢?樹木沒有大腦,生命形態固著不動的動物也沒有大腦。但是如果你在運動,無論是尋覓食物、尋找伴侶或是尋找棲身之處,你都需要大腦。」

現代科學研究已證實,人類是先學會了走路才開始發展智慧,身體律動造成的神經刺激能有效帶動大腦的運轉,思緒因而能夠流動,從而轉化為無窮的創造力。但縱使人類已用雙腳走了數萬年,步行仍被視為移動兩地的單純選項而已,一直到近代才透過盧梭將走路進階為具哲學內涵的人類行為……(完整內容收錄於152期)

作者介紹
楊世泰(阿泰)/戴翊庭(呆呆)
自由工作者和資深貓奴,熱愛健行與攝影,合著有《山知道》、《步知道》和《折返》。

本篇全文收錄於第152期,歡迎訂購閱讀更多有趣的內容!台灣山岳雜誌

分享:

分享在 facebook
Facebook

發佈留言

立即獲得最新資訊

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

沒有垃圾資訊,最新文章、活動將會第一時間送到您的電子信箱

文章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