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相連百年風雲 太魯閣國家公園保育巡查員工作紀實

口述/曾沛堯、謝國慶、高國能、黃偉哲、張文德、江正龍、胡文雄
採訪整理/吳雲天 攝影/劉宜俊 插畫/沈恩民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

 

崇山峻稜 時空交錯

太魯閣國家公園西側為中央山脈北段,從南湖大山綿延至奇萊群峰是一連串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,名列百岳的山峰多達二十七座,從如此高聳的山地向東延伸僅四十公里的距離,園區東側已是碧海藍天的太平洋海邊,短短距離就由高山來到海洋,巨大的海拔落差與獨特的大理石地質造就了鬼斧神工的自然瑰寶──太魯閣峽谷。發源自合歡山與奇萊山、掘鑿出峽谷地形的立霧溪,其流域範圍遍布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三分之二的面積,三百多年前太魯閣族人的先民越過中央山脈,沿著立霧溪兩岸進入這塊廣大的無人之地安居立命。直到1914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策劃發動太魯閣戰役,歷經數個月的激烈戰事,日本人佔領太魯閣這片廣大山林,建立警備道路與大量的警察官吏駐在所進行撫蕃,逐一使原本住在群山之中的太魯閣族人集團,移居至易於治理的平地。

時間的巨輪不斷向前,如今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僅存大禮、大同兩個傳統部落還有太魯閣族人居住,這片山林也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登山健行與觀光旅遊的熱門景點。1986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,在這片廣大的山林之中,太魯閣國家公園共設有四個管理站,分別為蘇花站、布洛灣站、天祥站與合歡山站,共派駐十三位熟悉山林的保育巡查員,在山友與遊客人數一年比一年增長的趨勢之下,第一線的保育巡查扛下守護山林及保護民眾的任務,堅守著永續經營及保護這塊土地上珍貴的自然生態與人文地景,不論是當年串連部落的古道小徑,又或淘金的河階地上,你都有機會遇到這群對太魯閣充滿熱情的保育巡查員。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海拔高度最高的合歡山管理站,提供服務的山區範圍非常遼闊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合歡山北峰美麗珍貴的玉山圓柏。)

脊梁山脈 聖山守護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 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

合歡山站今晚負責值班的巡查員偉哲,家住紅香部落,合歡群峰就是他從小到大的運動場。合歡山站的轄區含跨南湖中央尖、合歡群峰、奇萊群峰、奇萊東稜、畢祿羊頭以及屏風山,轄區之大實在驚人,由他和其他三位同仁共同巡守。靦腆和善的他,小聲地告訴我在服務站一樓的浴室排水管,就可以有機會找到山椒魚,吃完晚餐聊著山裡的故事實在愉快,突然值班室的電話鈴響,是位於關原的警察隊打來的,有民眾報案,一支從華岡上山的隊伍有隊員於梅松山滑落受困,要立即組隊上山搜救。牆上的時鐘已經晚上八點,屋外溫度才攝氏三度,不一會兒偉哲已揹著背包、穿著雨鞋雨衣、戴著頭燈著裝完成,出門前合歡山站張主任仔細檢查偉哲全身的裝備,叮嚀回報狀況、注意安全。我打開手機上的魯地圖查梅松山的位置,不論從力行產業道路還是華岡前往都路程遙遠,在這夜黑風高接近零度的冬夜,絕對是一趟不輕鬆的搜救任務。

隔天早上七點煮早餐時,偉哲回來了,問他情況如何,他說搜救隊半夜從華岡合歡西溪開始上切稜線搜索,整晚都在砍草找路前進,雖然最後離通報地點不算遠,因為路況太差行進不易,指揮官決定要他們撤回,今日要再組一支人數更多的搜救隊,改從合歡山主峰這條稜線切過去。主任催促著偉哲快去洗澡補眠,接著請另一位巡查員沛堯,開車載另兩位巡查員國慶與國能前往合歡主峰,與中搜及南投消防隊的大批人馬會合。天色逐漸昏暗,終於收到國慶回報搜救隊接觸報案的山友了,但傷患傷勢嚴重、路況又差,今晚撤不出來,要迫降一晚等明早的直升機吊掛傷患。隔日一早,整個合歡山區都能聽到直升機的聲音,趕在雲霧遮蔽前直升機順利的將傷患接走,冷得整晚睡不好的大夥兒們終於可以收隊,只是走下山的路還很遙遠!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巡查員趕赴合歡山主峰,準備前往梅松山搜救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由南投消防隊、中搜與合歡山管理站巡查員混和編組的搜救隊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

跟著巡查員沛堯下到合歡山站後方的合歡溪上游整理水源,清澈冰冷的溪水來自周遭山谷兩側森林的涵養,這幾年合歡溪流域野放櫻花鉤吻鮭魚苗進行復育,成效超乎預期的好,最新的統計資料已多達三千多尾,這也正是太管處禁止山友前往小嘆息灣露營過夜的原因,避免環境汙染影響合歡溪中、小鮭的存活。位於中央山脈東側的太魯閣群山,正是每年颱風季時攔阻風雨的迎風面,驚人的雨量讓原本就地勢陡峭的高山溪谷,經常崩塌改變地貌,屬於百岳熱門路線的屏風山登山步道與通往畢祿山的820林道,近年來都發生步道坍方,並陸續發生山友不慎墜落的重大傷亡,由於崩壁持續在不穩定的危險狀態,因此闢建安全的替代路線成為最重要的任務。近期正式公告改道的屏風山登山步道,不但避開原本崩塌的路段,路程也更短,看著新路線上各個轉彎處都綁有太管處的黃色巡查路標,由衷感謝巡查員們的付出。

繼續跟著沛堯來到大禹嶺隧道口旁停好車,循著老階梯上到合歡越嶺古道,沛堯說明,隧道口另一端的820林道登山口約一百公尺處,已崩塌為崩壁,林道是封閉禁止通行的,但依舊有山友冒險通行,目前規劃利用合歡越嶺道路段,繞過崩壁後再下切接回820林道。他最近只要有空時就會來這邊探路評估可行性,希望能盡快定線出新的替代步道,讓山友可以安全的進入820林道前往攀登畢祿山。大禹嶺隧道上方這段古道路況非常好,是現今少數幾段保持良好的合歡越嶺古道,一些喜愛探訪古道的山友會從台14甲40K大轉彎處起走,走到觀雲山莊後方,只是目前行走的山友並不多,未來若能利用古道銜接820林道,讓更多人知道這段合歡越嶺古道的存在,將是一件非常棒的事!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屏風山登山步道改道後,大大提升山友登山安全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禁止攜帶寵物進入,巡查員向山友說明及勸離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通過大禹嶺隧道上方的合歡越嶺古道路況良好,非常值得探訪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

披荊斬棘 篳路藍縷

巡查員阿龍出生於陶塞部落,後來跟著家人遷到竹村,家就在教堂附近,只是進出梅園竹村的唯一產業道路,自從2009年八八風災坍方中斷,再加上2016年梅姬颱風造成迴頭彎山體崩落,道路完全封閉迄今,全家也搬到山下居住。雖然無路可走,阿龍還是會利用乾季大沙溪溪水較淺的時候,溯溪而上到梅園竹村一帶巡查,也看看自己的家園。地勢陡峭的太魯閣最危險的就是山崩與落石,除了崩毀梅園竹村步道,天祥站轄區內的白楊步道、綠水文山步道及綠水合流步道,還有已經封閉的文山溫泉等等,這些非常受到山友及遊客喜愛的熱門景點,其實都有落石的風險,幾年前文山溫泉就因為傷亡慘重的落石意外而封閉,來太魯閣活動的朋友一定要隨時警覺。

每次風雨過後,阿龍與其他幾位巡查員就會趕緊上山檢查步道的路況,遇到落石發生,他會很仔細地觀察石頭掉落的區域,研判是上方哪一塊岩壁發生落石,有沒有更大規模崩落的風險,阿龍語重心長地說,來太魯閣一帶爬山健行,就算天氣放晴了,也要特別留意落石。通常下雨過後,步道難免都會有些小崩塌或被砂石掩蓋,只要範圍不大,他就直接以手作的方式整理步道,希望往來的朋友都能平安通過。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太魯閣峽谷預防落石的工程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太魯閣山勢陡峭,落石的風險相當高,來訪的遊人一定要警惕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巡查員遇到手作就能處理的狀況,會立刻解決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景色秀麗的白楊步道及綠水文山步道。)

 

山高水深 千溝萬壑

在登山圈非常有名的張文德,是太魯閣國家公園資深的保育巡查員。台灣古道探勘先驅、也是知名作家的楊南郡老師,在太魯閣一帶探勘古道時,有好幾趟他都有隨行,他的負重能力非常驚人,但經歷幾十年的巡山工作,身體卻沒有什麼病痛,問他有什麼保護膝蓋的秘訣,他說只有一點,幾十年的登山歲月只要遇到下坡,不論揹得輕還是揹得重,他一定慢步行走、絕不趕路,他說自己的健康要靠自己照顧,他靠著山裡這份工作養家糊口、供養小孩唸書,身體保持健康是最重要的本錢。

跟著文德走上新建好的山月吊橋,他指著對岸山壁上及樹叢間若隱若現的路跡,那就是合歡越嶺古道,當年古道過溪的鐵線橋比現在山月吊橋的位置低很多,就在已經廢棄的中橫公路上方岩壁上,可以看到當年吊橋的橋頭門柱,先後有第一代及第二代的舊吊橋,當年的古道過溪後,一路之字型上升,經過現在山月吊橋橋頭的位置,繼續通往巴達岡,只是通往巴達岡途中的古道吊橋仍未修復,所以山月吊橋目前只能原路折返布洛灣。合歡越沒開放的路段,巡查員還是需要巡護,通常是為了處理距離山月吊橋太近的虎頭蜂蜂巢,虎頭蜂在秋季時非常危險,發現接近步道的蜂巢都必須摘除,但有時遇到蜂巢位置太過險峻無法處理,就只能封閉步道,秋天從事山林活動時,一定要特別注意虎頭蜂的出沒,遇到就是馬上撤退。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

 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壯麗的太魯閣峽谷,分別有錐麓吊橋與山月吊橋橫跨兩岸,景色十分壯麗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布洛灣服務站的苗圃,復育許多園區原生種的樹苗與蘭花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園區內的古道與步道景色都十分壯麗,但也都具有一定的風險,巡查員的重要工作就是不斷巡查及提醒來訪的遊人注意安全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
 

藍天碧海 蘇花天險

家住三棧部落的文雄,山岳事故搜救經驗非常豐富,位於蘇花站轄區內太平洋邊海景第一排的千里眼山、清水大山,一直是非常受到登山界喜愛的熱門中級山,雖然步道沿途路標都還算清楚,但還是常有登山經驗不足的山友發生迷途。文雄提醒大家,在山上發生迷途後,絕對不可以亂往溪谷下切,這些年在清水大山一帶發生的山難事件,只要是迷途下切溪谷的,幾乎都以悲劇收場,清水大山山下的砂卡礑溪上游都是深潭瀑布與大理石絕壁,下切溪谷後,一般人沒有攜帶裝備根本走出不來。對於登山經驗較少的山友,文雄有一些經驗分享,首先是,覺得自己迷路了就不要再亂走,再來就是要學會用手機離線地圖及知道如何報座標求救,最後一點也是最基本的,就是不要脫隊,沒有豐富的登山經驗,到沒來過的山區還脫隊,根本就是拿自己的命在賭,只是賭輸的代價是難以承擔的。

工作之餘,文雄都在自己部落的傳統領域活動,自己的舊部落就位在三棧北溪與南溪之間山上的布拉旦,每次回舊部落都喜歡繞個一大圈,從南溪上山就從北溪下山,他充滿感情地說:「從小阿公及爸爸就教我山裡生活的知識與技能,我很喜歡這一切,巡查員的工作提供我一份穩定的薪水,讓我休假時可以專心回到山裡過祖先生活的方式,部落裡有年輕人願意學的話,我也可以帶他們上山,部落或教會有慶典、節慶的時候,我也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,協助提供儀式中所需的物品,希望自己可以保有這樣的生活方式,也歡迎朋友們和我一起回舊部落走走。」

 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

 台灣山岳雜誌-太魯閣國家公園(巡查員進行步道巡查時,隨時都在觀察及記錄步道周遭的任何狀況。)

台灣山岳雜誌-雪霸國家公園(太魯閣是個好地方,歡迎大家來。)

白雲蒼狗 承先啟後

在過去的這一百年裡,太魯閣這片廣大山林中發生過太多的故事,從清領開闢蘇花古道,到日治時期開闢合歡越攻打太魯閣族、開採砂金及水力發電,再到國民政府開闢中橫公路,榮民成立農場及進行林業伐木,每個階段都在這片山林中留下無法抹滅的歷史與遺跡。當下國家公園所面對的任務也不斷調整,從以保育為核心到在地共榮,透過各個層面的互動,希望能讓世居於此的族人,繼續在這片山林中傳承其文化。不論未來如何演替,在第一線的保育巡查員,絕對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,一方面守護山林與訪客的安全,另一方面則扮演溝通的橋樑,串聯國家公園與部落族人攜手共進。感謝有這一群熱愛山林的巡查員堅守崗位,台灣這塊土地,因為他們的付出而更加豐富,期待整個社會都能成為巡查員最堅強的後盾,留給後代子孫一片美好的大地。

 

台灣山岳雜誌

分享:

分享在 facebook
Facebook

發佈留言

立即獲得最新資訊

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

沒有垃圾資訊,最新文章、活動將會第一時間送到您的電子信箱

文章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