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野謐境 探訪你未見過的山景視界

有沒有想過,你爬山、上山,到底是為了甚麼?追尋甚麼?

有沒有想過,你爬山、上山,到底是為了甚麼?追尋甚麼?

你或許會說,你是為了看到美麗的風景,也許是為了鍛鍊體能,也許對看自然的動植物生態感到興趣,也更喜歡探勘人文史蹟,或者是為了拍攝錄影甚至繪畫等創作;也有人說喜歡上山是因為人,喜歡與人在山上更親近又直接的互動,有的人則明白爬山是追逐潮流、為了分享炫耀……若不是為了工作生計必須上山,爬山的理由一定還有千千萬萬種可能的答案。

對一個爬了二十多年從台灣到世界各類型山林的老山友來說,我現在上山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工作與必需性。即使在如此已經有些疲乏的狀況下,每次上山都似乎還是能找回我上山的初衷:我喜歡找尋那種孤獨儀式的環境,在那裡我可以感覺真正的放鬆並獲得力量。

所以我一開始爬高山百岳,因為比起平地和郊山,高山有遼闊壯麗的風景。後來我深入台灣中級山探勘,因為雖然常身陷鬱閉的森林,但卻更荒蕪少人跡,是保有最多台灣原始面貌的區域。我探索秘境,可能只是為了逃避人群,找更少人知道的地方。儘管這樣較難找到,透過我熱愛的攝影方式所容易拍出的美景,但一方面也更具挑戰,學習把我心中的聖境所獲得的感動,藉由攝影或文字傳達給更多人。

台灣山岳雜誌
中央山脈最北邊的山毛櫸,不能公布的秘境。

去年一年因為疫情,絕大多數的人無法出國旅遊,在這個「不去旅遊會死」的年代,台灣傳統的旅遊區,已無法滿足這些已跑遍世界,擁有豐富旅遊體驗的人們。加上前年政府政策全面開放山林,因此登山這個行之有年的「傳統戶外運動」,突然變得非常時尚潮流,畢竟進入野外,本質上對文明人就是一種特殊的經驗,大家都藉由登山的方式取代出國的新鮮感。於是熱門高山比以往更人滿為患,原本只有少數登山客關注的三角崙山,變成不去就落伍的「抹茶山」超級打卡點、從沒或很少爬山的人第一次就去挑戰劍龍脊、假日的七星山拍個登頂照排隊人潮比熱門網紅美食店還多。雖然登山亂象叢生,山難事故也暴增,但這畢竟是過渡現象,更多人終於了解登山魅力的所在,能與自己生長的土地更貼近也更熟悉,並且逐漸學習並提升應該的戶外基本知識技能,讓我們更像真正的山岳島國子民,樂觀地說我們正往這個目標邁進。

台灣山岳雜誌
往南湖溪傳統路線的溪溝一景,就算在熱門路線旁一樣也有隱野謐境。

不過這樣的情景對我私人來說,可能就是一場惡夢,雖然工作機會增多,但碰到滿山人潮機率變高了。曾經可以整天安靜、無人悠遊探索的路線變少,因之反而減少了上山次數。但我不擔心秘境會消失,小小的台灣島因為群山密集、山高谷深,人跡罕至的絕境依舊不在少數……這也是可以看出台灣山岳最珍貴的特性。如果有心,和我一樣喜歡秘境山林的你,仍舊可以在這裡發掘,探索一輩子也走不完的──你心中獨有的群山之間的靈魂休息之處。

公開或分享秘境給更多人知道是另一種矛盾與掙扎……現今超快的社群傳播速度,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,讓一個困難的深山景點變成可迅速來回的熱門路線,然後也許,我們又因此毀了個秘境。人有喜好分享好事物的本質,卻同時有想藏私和自予有權就可裁決控制的慾望。就好像喜歡山林但終究拖離不開文明生活、大談環保但平時不知覺浪費了更多可能傷害環境的資源那樣,人類發展與自然永續的平衡點,永遠是目前身而為人,所面對該突破的進化瓶頸。

似乎扯遠了,那就讓我們放下這些庸人自擾的絮語,暫時就從紙本的世界探索我去過的一些秘境吧!這樣既不用受苦、不用冒風險更不會破壞環境。以下這十一處畫面是我近年來出走所見,較特殊的人文或自然底蘊的山中視界。或許有一些已經不是秘境了,有些還相當困難到達,又有些只是探勘過程中老天靈光乍洩的餽贈、恰巧為我所僥倖捕捉到。也但願大家都知道,即使世界再擁擠,生活再緊迫,也許就在自家後院,就在這紙本間,甚或在你所位處的此時此刻,能讓你靈魂獲得療癒的隱野謐境永遠都在。

-------

作者:崔祖錫

山岳探險與旅遊攝影作家,曾/現任文山社大登山與戶外探險課程講師、Lonely Planet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、海外登山專業領隊,從事登山教育超過10年。專長台灣荒野無人區(中級山)技術探勘、高山百岳領域、古道探勘、深度旅遊、海外登山與健行、冰雪攀登、自然生態與風景攝影等。

 

 

分享:

分享在 facebook
Facebook

發佈留言

立即獲得最新資訊

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

沒有垃圾資訊,最新文章、活動將會第一時間送到您的電子信箱

文章推薦